老年春季养生与常见疾病预防讲座回顾
发布时间:2025-03-14编辑:2025年3月12日,校医院积极参与离退休工作处举办的“养老大集”系列活动春季养生讲座。活动现场,校医院业乾玥医生以“老年春季养生与常见疾病预防”为主题,为老同志们带来了实用的春季养生知识。业医生从春季的气候特点、饮食调理、起居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,强调了春季养生的重要性,并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特点,分享了预防春季常见疾病的方法和技巧。讲座过程中,老同志们听得津津有味,不时与业医生进行互动交流。一些老同志还就自己关心的健康问题向业医生进行了咨询,业医生也耐心地为他们一一解答。
现将讲座的精华内容整理如下,呼吁广大老年人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,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,享受健康、快乐的晚年生活。
一、中医养生特色理论
养生观念:生命观、健康观、未病观、平衡观等。
养生原则:顺应自然、形神共养、调和脏腑、三因制宜、综合调养、全程养护等。
在这些理论指导下,中医养生方法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,出现了如情志养生、饮食养生、起居养生、药物养生、艾灸养生、针刺养生、推拿养生、功法养生、雅趣养生等诸多养生方法技术。
养生的重点在于养神。养神包括恬淡虚无、志闲、少欲三个方面。
二、春季养生和疾病预防
春季自然界阳气初生且逐渐转旺,人体顺应自然,人体的气血从里向外走。中医认为把人的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是肝,所以春季护肝尤为重要。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。春季,人体阳气顺应自然,向上向外疏发,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,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。
春天高血压病多发,也容易产生眩晕、失眠等症。而且也是精神病的好发时间,所以凋摄情志颇为重要。人们应顺应春季生机盎然的特点,多做户外活动,调摄情志。如户外活动、沐浴阳光、呼吸清新空气、嬉戏玩乐,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,迎天顺气、随风送忧。
春季仍然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。天气阴晴转换,气温起伏波动较大,容易呼吸道感染;花粉浓度较高,呼吸道过敏疾病高发。预防:戴口罩,注意看天气预报,勤脱勤着。元代丘处机在《摄身消息论》中说:“当春之时,食味宜减酸益甘,以养脾气……天气寒暖不一,不可顿去棉衣。老人气弱骨疏,风冷易伤腠理,备夹衣遇暖易之,一重渐一重,不可暴去。”这也即是俗话所谓的“春焐”。春季如果过食寒凉,或受凉,也会导致胃肠抵抗力下降,引起腹痛、腹泻等胃肠症状。
对于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,还应注意供暖和停暖引起的室内温度变导致的血压波动,要注意防寒保暖,注意监测血压,必要时及时就医,调整用药。
伤春悲秋,春天心理疾病容易复发。当人生处于逆境、蒙受冤屈或情感压力时,采用适当的方式发泄情绪,可以缓解紧张,维护体内环境的平衡,否则积累日久会致气滞血郁而患病。宣泄可依靠自我力量,换个环境,转移注意力、排遣负面情绪;也可借助他人帮助,如向亲朋好友、老同事等倾诉和谈话,将心中的烦恼、苦闷等不良情绪宣泄出来,以解除心理压力。心情生病和身体生病一样,也需要积极就医。
最后,中医养生还强调要三因制宜,即因时、因地、因人制宜。我们要根据不同季节、节气变化来调节身体健康。现在老年人退休后旅游的较多,去不同的地方前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饮食特点,还要根据个人体质等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身方法。现在社交媒体有各种关于养生的理论传播,要学会鉴别真伪和选择适合自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