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“吃坏肚子”变成大麻烦

发布时间:2025-03-14编辑:

最近天气多变,不少人稍不注意就被急性胃肠炎缠上了。在急诊、内科,腹泻、呕吐的患者增多。小小的“吃坏肚子”背后,其实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,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。

一、什么是急性胃肠炎?

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,通常由病毒(如诺如病毒、轮状病毒)、细菌(沙门氏菌、大肠杆菌)感染,或者不洁饮食、暴饮暴食等引起。主要症状有腹痛、腹泻、呕吐、发热等,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甚至休克。

二、五大症状需警惕

1. 腹痛:多表现为上腹或脐周阵发性绞痛,肚子里还会传来“咕噜咕噜”的肠鸣音。

2. 腹泻:拉水样便或黏液便,严重的话,一天排便次数超10次。

3. 呕吐:进食后呕吐感加重,常伴有恶心。

4. 全身症状:可能出现低热、浑身没力气。要是病情严重,会有脱水症状,像口干、尿少、头晕等。

5. 危险信号(立即就医):持续呕吐无法进食;24小时未排尿;便血或剧烈腹痛;高烧不退(体温>38.5℃);意识模糊。

三、冬春交替,为何急性胃肠炎高发?

1. 饮食风险:外卖生冷食品(如沙拉、刺身、果切等),火锅、烧烤时,未煮熟的肉类、生熟混用夹子易滋生细菌;剩菜剩饭冷藏超24小时或加热不彻底易变质。

2.周末、节假日和亲戚朋友社交聚餐,容易暴饮暴食、进食品种过杂。

3. 生活习惯:冷热交替,吃了肉类或辛辣食物后马上喝冰饮料,刺激胃肠黏膜,加上季节交替,肠胃也容易受凉。

4.聚餐时共用餐具、饭前便后未勤洗手,卫生没做到位。

5. 免疫力低下:熬夜、压力大、季节变化时更易中招。

四、预防指南——牢记“四管一护”

1. 管住嘴:避免吃生腌海鲜、未煮透的肉类;吃火锅时生熟食材分开,蘸料少放辣。

2. 管住手: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20秒,外出就餐带上消毒湿巾。

3. 管好冰箱:剩菜冷藏不超过24小时,吃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。

4. 管好睡眠:避免熬夜,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。

5.护胃肠:避免空腹饮酒,喝酒前先吃点主食;注意气温低时腹部保暖,少喝冷饮。

急性胃肠炎虽然常见,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处理可有效控制。轻度腹泻(<3次/日)不伴有呕吐、腹痛、全身症状、危险信号者,不必紧张,调整饮食或对症治疗可缓解;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千万别盲目用药,及时就医才是关键!若发现群体性病例及时报告校医院,阻断传播链。

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