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耳日 | 关爱听力健康,聆听精彩未来
发布时间:2022-03-02编辑:2022年3月3日,是第二十三次全国“爱耳日”,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:“关爱听力健康,聆听精彩未来”。这一天同时也是世界听力日,今年其主题是:“To hear for life, listen with care!(谨慎用耳,耳聪一生!)”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共有超过5%的人口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,也就是说,4.66亿人正因听力问题而饱受煎熬、生活质量大幅下降。而这包含着的4.32亿成人以及3400万儿童,大部分来自于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国家。经专家预测,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9亿人存在明显听力损失,相当于每10人中就有1人听力衰退严重。根据全国第二次抽样调查数字统计,到2021年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为2054万,占残疾人1/4,为残疾人总数首位。切实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,提高公众的安全用耳、保护听力意识,普及安全用耳知识,及早发现听觉障碍迫在眉睫。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,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、全民的爱耳意识都在不断提高。通过爱耳日活动的实施,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—2万名。
首先,我们来讲讲人耳是如何听见声音的?
声音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,引起鼓膜随着声音的节奏而振动。鼓膜的振动带动听骨链振动,并向内传至内耳,引起内耳液体的振动。内耳液体振动引起毛细胞的纤毛弯曲,产生毛细胞电活动,进一步产生神经电信号,并传送到听神经。听神经将信号传导至大脑,并最终由大脑的听觉皮层中枢翻译为声音。也就是说,我们听声音不是靠耳朵,还要靠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来帮我们感知语言。所以,在整个听觉的传导系统中,任何部分出现了问题都导致产生听力下降。
其次,我们来讲讲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的因素。听力下降可能先天就有,遗传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;也可以是后天出现,常见因素如下:
1.耳部疾病:常见的耳部疾病,如:突发性耳聋,中耳炎等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。
2.全身性疾病:植物神经紊乱、脑卒中、高血压、贫血、糖尿病、营养不良等疾病。
3.压力过大:长期工作压力过大、精神紧张。
4.噪音污染: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、车辆鸣笛、工业噪音、建筑施工等,另外常戴耳机听音乐,学语言,声音很大却不自知。
5.药物中毒:氨基糖苷类抗生素、水杨酸盐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、抗肿瘤药物、袢利尿剂、抗疟药、局麻药、重金属等多种药物。
第三,我们讲讲听力下降可能出现的表现:
1. 为了能够听清别人的讲话,习惯将头转向讲话者一侧,同时身体向前倾;背后有人喊听不到;
2. 与人交流时打岔;会经常答非所问;需要对方重复几遍;需要很专注的看对方的口型;
3. 只有面对讲话人时,才能理解清楚意思;在人多嘈杂的环境中交流有困难;电话中与别人交流比较困难;说话时声音不自觉的加大;
4. 鸟叫声听不见了;听不见门铃声和电话铃声;在外走路听不见汽车喇叭声;经常将电视音量开得过大,令旁人觉得心情烦闷。
明显听力下降可以出现上述症状,但是有些轻微的听力下降可能仅仅表现为耳鸣、耳闷堵感、耳内塞棉花感等等,所以耳部不适请及时就诊。
最后讲讲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:
1.减少噪音暴露,做好防护工作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或娱乐环境噪声中会有不可逆听力损失的风险。因此建议不要在强噪声的环境中逗留时间太长,别长时间大音量地接听电话及用耳机听音乐,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也应配戴防噪降噪耳塞及护听设备。
2.积极治疗传染病及耳部疾病。据估计,儿童听力损失有30%以上是由麻疹、腮腺炎、风疹、脑膜炎和耳部感染等疾病所引起。
3.避免接触耳毒性药物。一些常用药物(如链霉素、庆大霉素)具有一定的耳毒性作用,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。
4.戒烟限酒。烟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,尤其是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,使小血管痉挛、血液缓慢,黏度增加,造成内耳供血不足,从而促发耳聋的发生。
5.忌暴饮暴食及食用太咸的食物。大鱼大肉易导致高血脂症,使内耳新陈代谢受阻,而引起神经破坏及萎缩;而过多盐分会又导致内淋巴水肿,进而损伤听力。
6.避免工作压力大,规律作息适当运动。长期熬夜及紧张焦虑严重影响身体健康,也是产生突发性耳聋的诱因之一。
7.耳聋患者产前需进行基因检测。有的夫妇双方均为相同致病基因突变,其后代100%为耳聋患者。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妇,再次妊娠前需进行基因检测。
8.注意孕期及新生儿时期听力保护。孕期避免放射性照射,新生儿时期的外伤或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原因缺氧、新生儿黄疸等极易引起听力下降。
图 / 网络
文 / 中国人民大学医院耳鼻喉科杨晓琦 李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