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防暑有妙招
发布时间:2025-07-07编辑:随着高温天气和降水量增多,为进一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,确保师生的平安和健康,现根据《北京市中医药防暑指导处方(2025版)》,从防暑茶饮、食疗、穴位保健三方面给予广大师生一些指导。
(一)防暑茶饮
1.清暑饮
【处 方】荷叶3g,竹叶3g,石斛3g,乌梅1枚
【功 用】清热解暑,养阴生津
【适用人群】高温、高热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。
【服用方法】代茶饮,每周3次。
2.和胃饮
【处方】藿香3g,紫苏叶3g,炒麦芽6g,生山楂3g,生姜 3g
【功 用】芳香化湿,理气和胃
【适用人群】空调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,贪凉、饮冷过度的人群。
【服用方法】代茶饮,每周3次。
(二)防暑饮食
1.清暑绿豆汤
绿豆适量,加足够冷水,浸泡30分钟以上,武火煮开后改文火再煮15分钟即成,取汁热饮或凉饮均可,绿豆可另食或煮粥用。
2.二豆薏米汤
赤小豆、绿豆、薏米适量,加足够冷水,浸泡30分钟以上,武火煮开后改文火再煮15分钟即成,取汁热饮或凉饮均可。赤小豆、绿豆、薏米再加大米或小米适量煮粥,冷、热食用均可。
3.荷叶大米粥
鲜荷叶适量与大米煮粥,冷、热食用均可。
4.凉拌菜
鲜马齿苋、鲜鱼腥草、鲜穿心莲、鲜紫背天葵、鲜苏叶、鲜薄荷、鲜荆芥等任选一种,适量洗净用开水焯烫后凉拌食用。
(三)穴位疗法
1.每日数次,每次3-5分钟
2.内关穴:(腕横纹上2寸,两筋之间)和胃止呕,用于缓解胸闷、恶心、心烦。
3.合谷穴:(手背虎口处)清热解表,用于头痛、发热者。
4.足三里:(外膝眼下3寸)健脾和胃、扶正培元,增强抵抗力,调理脾胃功能以防暑湿困脾。
5.风池穴:(后发际两侧凹陷处)疏风清热、醒脑开窍,按揉可缓解头昏脑胀。
防暑要点:
1.防暑时应合理使用空调,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,建议不超过6-7摄氏度为宜,以避免发生“空调病”。
2.在高温环境下,如果出现大汗、口渴、头晕、胸闷、恶心、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,要考虑中暑的可能。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,中暑症状轻者,可以选用口服藿香正气制剂、十滴水、仁丹等;也可以选用在前额及两侧太阳穴擦拭少许风油精、清凉油等或者穴位按揉等,能够起到清热祛暑、解毒辟秽、提神醒脑的作 用。
3.中暑症状重尤其出现神志异常者,必须立即就医。
4.本指导处方所列防暑和治疗中暑的各项措施谨供参考,使用时需结合个体体质、所处环境等合理选择,效果因人而异。